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各种施工车辆往来穿梭。7月15日,在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东水村,贺州市降解新材料全产业链一期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火热景象。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6000万元。
据施工方介绍,自4月29日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场地强夯工程、选矿车间的基础开挖及部分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成粉体车间、设备用房的施工勘探工作;场地承载力检测同步进行中;施工临时用电变压器完成安装……
据了解,贺州市降解新材料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5.2亿元,规划用地面积178.9亩,是以碳酸钙矿石为原材料,建立“矿石开采—碳酸钙粉体—降解塑料母粒—降解塑料制品—固废综合利用”的可降解新材料绿色循环生态产业链。项目分两期建设,建成达产后,将形成重质碳酸钙粉体、降解塑料母粒、降解塑料制品等产品,年产能超100万吨,年产值超20亿元。
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基本建立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对不可降解塑料逐渐禁止及限制使用。国家“禁塑令”的推行,催生出利用碳酸钙作为改性填充剂的全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贺州市拥有丰富且优质的碳酸钙资源,在项目研发及生产的可降解新材料制品中,碳酸钙作为改性材料的添加含量可超过60%,且力学性能优越,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一项目,填补了广西在可降解新材料领域的空白。
“可降解新材料项目不仅与国家‘禁塑令’的要求相匹配,又高度契合贺州市发展绿色高端碳酸钙千亿元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贺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翟海燕表示,可降解新材料项目的落地,将会带来全新的产业革命,对贺州碳酸钙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政策学习和市场调研,该市各职能部门意识到,丰富优质的碳酸钙资源是可降解塑料的优质填充物。2020年3月开始谋划项目,积极走访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观摩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可降解塑料企业生产现场,联系技术支持院校。去年5月,经过多次洽谈,将具备投资实力和行业优势的云鹰投资集团引入贺州。今年4月底,贺州市降解新材料全产业链一期项目举行开工仪式并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据悉,“十四五”期间,贺州市全力构建“12345”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其中,“2”是建设“国家火炬碳酸钙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碳酸钙产业示范基地(广西可降解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因此,该市按照“一条重点产业链、一名市领导、一个牵头单位、若干成员单位、协同县(区)和园区、若干链主企业”的模式开展招商,举办降解新材料产业链建设发展交流会,谋划相关项目落地事项,筹备成立贺州市全生物降解产业研究院。
今年4月27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支持贺州市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资金金融、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产品推广、用矿用地、交通基础设施6个方面11条措施,给予贺州市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大力支持。同时,该项目获得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2022年第一批自治区重大优质工业项目扶持资金1000万元。6月13日,贺州市印发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任务分工方案,确保政策措施落地。